幼儿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教育的本质在于创造,没有创造就没有教育的发展和突破,科学就不会进步 。教学的目的在于创新,没有创新教学就僵化停滞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幼儿园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生机和活力,没有创新就不能更快更好地发展。对一名幼教工作者来说也是如此,创新需要智慧,有智慧才能有创新。《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强调了教师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研究、去思考、去创造。
幼儿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一、转变理念、树立与时俱进的幼教观
1.教育的任何变革最终是通过教师来完成的,而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引起教师行为的最直接因素,在诸多的教育观念中,教师自身的观念在实施幼儿创新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创新教育是传统教育所欠缺的。在日益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树立与时俱进教育观念非常重要,重视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放在首位,教师要对幼儿回答的问题给予肯定,鼓励并及时发现他们的小发现、小创造的火花,保护孩子创造力的萌芽。
2.转变观念,改变教师自身角色。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在学校中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的角色不再限于文化的传播者。教学的组织者、课堂的管理者,而且还应该是表演者,服务者、引导者、参与者,更应该成为教育工作的创新者、研究者、学习者、心理学工作者等。教师应该是全面发展的楷模,成为集众多角色于一身的角色,为幼儿创新教育提供可能。教师必须是榜样、是楷模,必须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要忠于职守,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热爱幼教事业。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尊重幼儿,使幼儿对教师亲近、信服,这样才容易接受教育。敢流露自己的感情、自尊、自信、活敢于思考、敢说,敢问,使幼儿有一定的创造性。
二、创造愉悦、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
愉悦、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自由创造的才能,幼儿和教师建立一种平等、信任、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愉悦、宽松的教育与活动环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和活动的过程。
有的幼儿好奇心强,想象大胆,在他们充满童真与稚气的想象中,创造性若隐若现,教师要善于发现、精心培养。教师敏感地捕捉幼儿创造思维的闪光点并加以科学的指导。在这种环境中,幼儿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得到充分表现自己的认识情感和思想的机会,使幼儿消除胆怯和依赖的心理,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进行积极地探索、积极地思考,逐步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以一种创新的精神来看问题、思考问题。
三、鼓励和表扬要贯穿于每个教育活动中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技巧的奥秘之一正在于一一儿童从一个好老师那里很少听到禁止,而经常听到的是表扬和鼓励的话。首先要努力让幼儿了解老师是非常理解和尊重他的,没有恐惧和不安,进而产生高度的心理自由和轻松愉快感,并在活动中迸发出更多能量。为此,教师不要对幼儿说“不”,这样容易使幼儿产生消极的情绪。处在这种氛围中的幼儿,心理就会紧张不安,焦虑程度就会提高,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就会受到抑制。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在于发现每个受教育者身上最美好的东西,不用学校的条条框框限制他们,鼓励独立工作――创新。我们要对幼儿多鼓励、多表扬、多欣赏,要多给幼儿创新的气氛。对不够准确的意见也要表扬敢于发表意见的勇气。教师要因势利导,保护个性,引导个性健康发展,多为孩子们创设宽容理解、鼓励支持性的环境,站在幼儿的角度看待其思维和行为。面对幼儿创新意识的尝试,即使错误的也应包容、理解,并通过帮助、启发给予幼儿继续探索的信心,使幼儿继续敢想、敢说、敢做。
四、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竞争激烈,对幼儿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发展不相适应,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死板。影响了幼儿的发展。只有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才能使幼儿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将分科教学改为整合课程,可多学科综合,即:多个学科,共用主题,顺序展开,学科教学,结合为本。跨学科综合,在组织活动时,教师应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创造的机会,激励幼儿用不同的想法去解决问题。要克服照葫芦画瓢,教条主义的倾向。把幼儿的发展放在首位,构建对幼儿发展具有价值的适合幼儿特点的教学模式,选择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设计以幼儿学会学习和创造为中心的教学方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去发现、去创造,培育出有创新意识新个性的幼儿。
五、创建新型幼儿评价体系
第一,评价机制经常化。对教学管理活动的评价应该是老师们普遍的职能,它有利于老师各种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老师把握教育发展方向,督促孩子的健康成长。第二,评价以提升孩子能力为导向。要了解孩子当前的能力,并为孩子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第三,对孩子来说,个体差异非常明显,同时年龄越小这种差异越明显。他们的擅长范围、发展的出发点、发展的前景及最后到达的水平各有明显的不同。作为教师必须重视这些不同,不要做横向分析对比,应更多的分析他们在纵向基础能力上的成长。第四,要结合儿童实际评价孩子们的发展。在幼儿园教育管理过程中,老师经常使用是参考评价体系和作息时段划分的评价类型。即诊断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而对于孩子在探究领域的状况,知道得很少,对于孩子每次探究行动中有什么发展和怎么发展的,重视不够。所以,评价机制就应该针对运动性、大范围、客观性的理念,学会关注并评价孩子们在校范围活动中他们的智力能力的表现。通过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全面分析和把握他们的发展现状,从而真实客观地促进孩子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