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公助”模式办园 让私立幼儿园也变成香饽饽
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的重视下,玉溪市红塔区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原则,初步形成了以公办园为示范引领、民办和社会力量办园为接收主体的多元化办园格局。虽然学前教育事业在发展的道路上存在公办园学位不足、民办园数量多规模小的问题,但教育主管部门始终求真务实、积极探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创新办园模式,完善制度和规范办园行为,抓住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好机遇,争取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确保了红塔区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发展势头好学前三年入园率达82.36%
2010年,红塔区制定并全面实施《红塔区学前教育三年发展规划(2011-2013年)》,积极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多元化办园格局,要求每个乡(街道)在“十二五”末完成新建中心幼儿园的,鼓励有条件的村组开办三年制幼儿园,大力发展民办幼儿园,构建向下延伸、向上衔接、向社区和村委会辐射的学前教育新体系。
11月7日下午3点,小菜园里,高仓幼儿园中班的孩子们正穿着小雨靴在韭菜地里除草;课外活动场上,一位男老师正领着孩子们上体育课;教室里,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孩子们正在做面塑,吹奏葫芦丝……看到园里来了客人,孩子们立刻跑过来主动问好。高仓幼儿园是一所仅有15年历史的公办幼儿园,园长史莹去年4月上任,此前是红塔区二幼的副园长。据她介绍:“从去年到今年,我们共投资了近100万元进行了整个校园排危改造工程,孩子们有了一个安全、舒适、温馨的环境。而葫芦丝、面塑、种植三大特色活动,则让孩子们手、眼、脑并用。”
充满童趣的建筑风格,走廊里悬挂着师生创作的漂亮美术作品,楼道上挂着《弟子规》……占地7.6亩,整洁、漂亮、充满艺术感的李棋幼儿园是一所省一级二等幼儿园,有11个班400多名幼儿。园长王强鸿在教育岗位坚守19年,2010年任园长,“这是红塔区最大的一所乡镇中心幼儿园,目前校园改造已全部完成。我们以打造美术特色立园,墙面上悬挂的美术作品,186幅是老师创作的,256幅是我们的孩子完成的,教师人人都能上美术课。”王强鸿骄傲地说。
洛河乡采取大组独办、小组联办方式,让学龄前幼儿就近就便入园的创新尝试,切合山区学前教育发展实际,全乡幼儿入园率高达99.9%,解除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得到省、市相关领导的高度认可。现在,洛河乡中心幼儿园又把心思放在了幼儿班的规范化、优质化工作上,负责帮助村组公开招聘教师,每月定期将教师集中进行政治理论和业务培训,并到各幼儿班检查指导,进行乡村组一体化管理。
记者从红塔区教育局基础教育股了解到,2013年,红塔区有各级各类幼儿园56所。其中,公办幼儿园8所,在园幼儿4284人,民办幼儿园48所,在园幼儿8725人,学前班60个,在班幼儿2391人,在园在班总人数15400人,与2012年相比,增加了幼儿园7所、学前班3个,增加学位1296个,学前三年毛入园(班)率达98%,学前三年入园率达82.36%。
民办公助,特色办园促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11月29日,为期一周的红塔区教育局学校目标管理考评工作刚刚结束。“这次,我们每考评一个学校,都邀请学校片区内的其他学校,尤其是民办学校参加观摩、学习,这对我区民办学校也是一个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红塔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彭建明说。
2010年,红塔区教育局在全市率先设立“民办教育管理科”,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同时坚持“年检”制度,建立健全评价和奖励机制,区政府每年拿出60万元对当年年检优秀及新建的民办幼儿园给予适当补助。同时,红塔区教师进修学校提供免费培训,内容涉及礼仪、茶艺等方面,提升民办幼儿园教师素质。
红塔区教育局充分发挥公办幼儿园的示范作用,制定实施《红塔区公办校园结对帮扶民办校园实施方案》、《玉溪市红塔区教育局关于开展示范幼儿园对口帮扶薄弱幼儿园工作实施方案》,大力组织实施公办园与民办园手拉手结对帮扶、民办园园长到公办园挂职锻炼、教研连片、“名园”带“民园”等民办公助的“惠民工程”,有力地推动了民办教育从外延拓展向内涵发展的转变,确保了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
“2011年5月,我们与凤凰中心幼儿园开始合作办园,派总园的副园长罗玉玲担任分园的教学园长,还派了4名优秀教师入驻各年级和小托班,做好传帮带,分园也派了4名保育员到总园来跟班学习,每年都分批开展双向交流。在教材、活动、要求、饮食等方面,总园、分园实行统一的管理模式。”红塔区一幼园长王继阳说,从这学期开始,由一幼牵头,以讲坛、讲座的形式,对一幼学区的10家民办幼儿园的园长、教师进行培训,带着民办幼儿园少走弯路,避免小学化倾向。
在还没有设立公立幼儿园的春和街道,民办幼儿园无疑是目前学前教育中的主力军。
春和街道刘总旗幼儿园成立于1999年9月,历经14年的办园历程,从最初的9名幼儿发展到今天的200多名。现任园长王君君30岁,去年5月从母亲手中接管了幼儿园:“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帮助、支持下,刘总旗幼儿园历经3次搬迁,从最初的家庭式办园发展到现在的规范化、规模化办园,已步入正轨。我现在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向我母亲学,向公立幼儿园学,走出去外边学,努力办好幼儿园。”
红塔区现已立项的53个闲置校舍改造幼儿园项目均采取“公建民营”的办园模式,民办幼儿教育的发展有了好的政策和新的契机。
民办公助多元化促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红塔区民办学前教育在政府出台的政策引领下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困难也客观存在。
玉兴中心幼儿园、凤凰中心幼儿园采取了“民办公助”和“名园带民园的”模式办园,两年多来,办园环境、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保教质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但为了实现规范化办园,校园“硬件”标准化建设、教师合理化配置、教师工资待遇的改善、保险的购买、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等各方面的支出远远超过了收入,在没有其他资金补助的前提下,提高收费与降低办园成本成为了幼儿园发展过程中的一大矛盾,办园成本高、资金运作难度大的问题日趋突出。
2006年办园的北城花仙子幼儿园,8名老师照顾127名幼儿,孩子多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我们今年10月份开始进行孩子的礼仪培训,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周边不合格幼儿园、幼儿班的冲击。”
而众人眼里的“香饽饽”公立幼儿园,也存在着制约自身发展的“瓶颈”。
红塔区一幼有着57年的办园历史,但身处闹市,与老街相连,空间狭小,教学楼和办公楼分别建于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房屋老旧存在安全隐患。“危房危险处处在,安居安全时时牵,一幼盼迁。”这是园长王继阳最大的企盼。
针对红塔区学前教育办园规模总量不足的实际,红塔区将学前教育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增加投入,扩大规模,适当增加中心城区公办学前教育办学阵地,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发展模式发展全区学前教育,简化手续,全力推进社区、村组基层幼儿园项目的改建。
据介绍,红塔区全面布点,计划利用闲置校舍公房改建幼儿园61个,小学附属幼儿园9个,新建幼儿园25个。其中9个小学附属幼儿园、53个改建幼儿园项目已得到立项,预计2014年内能全部竣工。同时,在还没有公办中心幼儿园的小石桥乡、玉兴、凤凰、玉带、春和、研和新建中心幼儿园,争取省、市补助后不足的建设资金,由区政府和乡(街道)共同承担,目前对春和、研和街道中心幼儿园各安排50万元、对小石桥中心幼儿园安排30万元的启动资金已到位,建设工作在推进过程中,对以“民办公助”形式新建的凤凰街道、玉兴街道中心幼儿园各补助50万元。另外,市、区政府将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对年检合格的学前教育机构按市区各匹配50元/生/年的标准补助学生公用经费。
红塔区教育局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办园模式,今年4月份,红塔区教育局与华瑞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成功签订了《玉溪二小区小区配套幼儿园》移交办园协议,取得了小区配套幼儿园的管理和使用权,将为小区居民提供更加充足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目前,教育局多方筹措资金对幼儿园进行装修和配置设备,争取明年9月份投入使用。
随着政策的落实、投入的增加,红塔区学前教育办学模式更加多样化,办学规模日趋扩大。同时,红塔区还将大力推进园区建设,加大对民办幼儿园的帮扶力度。
(本网站(http://www.www.cdccd.cc)文章转载出处:http://www.yuxinews.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