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空间设计之儿童活动空间设计
一、儿童活动空间之儿童活动行为特征 :
(1)聚众性。当儿童发现别的孩子在游戏时,就非常想参与并加入游戏。
(2) 主动性。游戏中任何新的发现、行动的自由、成功的体验都会给她们带来喜悦。这使她们不断在游戏中尝试、发现、练习与表现,表达意愿,宣泄情绪和展示能力。
(3)连续性(随意性、移动性) 。好奇和好动的特点使儿童活动既不定时也不定点,不仅在指定场地上(具备传统器械的儿童游戏场) 活动,还有可能到达具有吸引力的潜在的活动场地,并且停留的时间也会更长。
(4)探索性。好奇心使儿童善于发现游戏中更隐含的东西,如卵石、掉落的纽扣和小饰品、树枝等,并爱摆弄可塑性强的沙、泥土、积木、油泥等。
(5)专注性。儿童在活动时往往过于专注,而忽视周围环境的刺激,一旦投入到游戏,就会忘乎所以,而忽视潜在的安全隐患。
(6) 亲自然性。儿童活动喜欢接近草地水池和泥沙,喜欢在草地上奔跑做各种活动。
二、儿童活动空间之设计原则
儿童户外游戏场所的设计应充分尊重儿童活动的需求与特点。
(1)空间组织要反映出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活动的特点。
(2)场地环境要满足儿童活动的需要,具有冒险、群嬉、模仿等符合儿童游玩的特性;尊重儿童心理的发展,注重创造具有探索性、创造性、知识性、展示性的空间设施,保护他们成长中的锐气、活力、好奇心和“创造”的冲动。
(3)充分体现儿童活动的价值。他们要的或许是“游戏空间”,而不是游戏器具,真正唤起儿童“玩”的天性。
(4)引导群化和集体性游戏,尊重孩子之间的相互交往、群体性的交流、合作性的游戏,学会分享、轮流、等待、忍让等社会生活的技巧,让孩子得到“社会”角色的体验。
三、儿童活动空间之具体设计元素
(1)部分儿童游戏场的地面处理方法: 将所定面积的地面挖成50~100cm 深的基坑; 在已挖好的基坑中, 按设计要求将娱乐设施一一埋置固定; 然后进行基坑回填, 不是采用素土回填, 而是填入干净、无杂质的砂子或木屑。 在基坑上沿周圈用1cm 厚橡皮做护角, 或用直径为10~ 15cm 的圆木桩排列一圈。木桩围挡以内的地面均为砂或木屑垫层。这种用砂或木屑填成的地面, 由于松散, 从而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缓冲性。如果儿童在玩耍或攀登过程中不慎摔倒, 砂或木屑垫层能减少冲击, 对孩子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如果孩子们不小心磕在砂坑边沿上, 基坑边沿的橡皮护角或圆木护边均具有一定的弹性, 对儿童同样产生保护作用, 不致被碰得头破血流。
(2)在有水、砂、土等自然要素的游戏区域,常常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防止砂石把排水口堵死;
②为了避免磁撞等事故,游戏区域的局部地面常用砂石铺砌,但仍然要设置砂坑作为活动场所,才不到于因孩子们在游戏区玩砂石而引起混乱;
③砂坑应与眇道和建筑入口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将砂石带入这些场所;也应远离植物区,这样可以避免儿童过度挖砂而破坏植物的生长;
④砂坑的浓度最少保证在45cm 以上,并有局部遮荫;
⑤保证玩砂或玩水活动区有儿童可以控制的水;
⑥创造各种类型的水源,如果设计中能够利用或创造出流动的小溪,可为儿童提供全新的发掘机会。
(3)植物:带有毒性的植物、带刺状的植物或是有粘液排出的植物,以及具有极强染色特性的植物都不适合种植,比如有毒植物:夹竹桃、凌霄、黄蝉;有刺植物:枸骨、刺槐、蔷薇;发出难闻气味的植物:苦楝、漆树;招致病虫害的植物:乌柏、柿树、秋枫;有过多飞絮的植物:杨、柳(雌株)、悬铃木;以及浆果植物;桑树、构树等。一般选择春夏观花、秋观叶果、冬观枝的四季景观。同时要求树形、花色、叶色、习性等方面满足儿童们的心理物征,最理想的是有味觉、触觉、嗅觉的植物材料,突出表现植物景观的同时,增加体验、感受、认识自然的机会,寓教于学。游戏场内的植物要考虑安全性,飞行器等一类快速器械的附近不能有树冠过分茂盛的树种,以免划伤。游戏空地上的乔木宜选用高大荫浓的树种,分枝点不宜低于1.8m。灌木应选用萌发力强、起立生长的中、高型树种,这些树种自下而上能力强、占地面积小,不会影响儿童的游戏活动。
(4)儿童游戏设施的注意点:
①尽量避免用金属等材料,以保证儿童的安全;
②儿童天性喜欢攀登,其难易程度代表着不同的挑战水准,可以设置不同的物体、树桩、石头、网、梯子等等,这样可以获得不同程度的挑战感;
③局部应充分考虑可变性,特别是周期性局部增减复合性器具,保持其新奇感和吸引力;
④尽可能放置些不同活动内容的器具,增加游戏器具的选择性,丰富活动内容;
⑤如果有一定的空间,可以放置不带发动机的真车,如:退役的汽车、船、车厢,经过装修后可以做成玩具,儿童能够触摸、观察他们平日想做而又无法实现的事。
⑥可移动的组合体、操作繁琐、复杂的游戏器具更富有创造力、更具魅力。可移动式的组合体既满足儿童参与的要求,又可以丰富活动内容,可谓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