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争的根本不在芯片而在教育
✦ ✦ ✦ ✦
教育这个话题可以说是老生常谈了,你说不重视吧,天天有人说教育问题,你说重视吧,几十年了还是老样子。终归我们的国人还是没有认识到教育的必要性,这种必要性不是说我家小孩有受教育的机会,而是所有的孩子都应该拥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
最近教育问题因为华为的任正非再次被拉回到公众的视野里,当任正非被问到:“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操一份闲心去呼吁基础教育?”他的回答朴素而真挚:爱国,爱这个国家,希望这个国家繁荣富强,不要再让人欺负了。
任正非认为,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不是铁路、公路、交通设施、城市建设、自来水各种环境的硬设施。硬设施没有灵魂,灵魂在于文化、在于哲学、在于教育。他说,从今天抓起,如果连我们农村的孩子二三十年以后好多都是博士硕士,会为国家在新的创新领域搏击,争取国家新的前途和命运,这才是未来。
“教育是国家的未来,如果我们的教育像日本一样,像北欧一样,像德国一样,我们国家还担心什么和美国竞争的问题,今年稍微不行,明年就出来几个优秀的人,就领着又冲上上甘岭了。”
✦ ✦ ✦ ✦
任总对教育的问题理解可以说非常深刻了,只有教育才是这个国家的未来,比起芯片,比起新能源汽车这些技术层面的东西,教育才是国家根本。
现在我们国家主要的精力都集中在科学技术上的突破,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模仿和抄袭别人的成果,而离创新却越来越远。科学技术的创新来源于我们对基础科学的研究,而基础科学的根本在于教育的投入,我们在这两个环节都严重缺失。
基础科学不像科学技术那样,具有及时变现能力,也就是说不能马上换成钱,你对手机随便做一个技术调整,哪怕一个小创新,都可以马上获得大量财富,但是你如果对基础科学的研究可能长达几十年没有任何的收获,只是有一堆一堆的实验数据。
牛顿发现的力学三定律,改变了动力,开启了人类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让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200年。爱因斯坦虽然是德国人后来去了美国,发表了几篇影响世界的论文,而美国在过去一百年受益于爱因斯坦的研究,未来两百年美国还将受益于爱因斯坦的研究,继续强盛下去。
中国已经有几百年没有发现任何的定律了,我们现在所学的东西都是来自国外,现在所有的科学技术研究都是建立在其他国家的基础科学研究之上。任何定律定理的发现都将影响人类未来几百年,牛顿统治整个物理科学界三百年,直到爱因斯坦的出现,打破了牛顿的界限,而爱因斯坦在未来还会持续影响人类发展,为美国注入强大的科研能力和动力,至少在未来一百年我看不到美国的没落。
爱因斯坦或者牛顿这样顶尖的科学家的出现,可以哺育一个国家长达数百年,让这个国家一直强盛不衰。
✦ ✦ ✦ ✦
任正非正是看到了这样的历史,所以才迫切的提出要强盛我们这个国家,就必须要强盛基础科学研究,一条定律的发现和发展,让一个国家可以长达几百年的强盛。而基础科学的研究,比拼的是人才,人才的根本就是来自教育,所以当我们理清楚这些,也就明白为什么任正非反复说教育,而没有诉苦华为。只要我们教育强了,那么将无所畏惧。
任正非为了呼吁人民对教育的重视,在华为总部接待大厅的大屏幕上,总是循环播放着华为出品的《基础研究与基础教育》公益广告片。从2018年10月28日起,这则公益广告片开始投放媒体。任正非想通过尽可能多的渠道来呼吁社会各界重视基础教育,呼吁国家加强基础科学的研究和创新。
基础科学投入是非常巨大的,只有依靠国家力量去投入才行,而且仅仅投入钱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人才去做研究,而这个人才的根本就是教育。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人才需要的投入和培养,需要我们国家投入大量的资源。
总有朋友和我说,我们国家在搞教育大跃进,说这样影响教学质量,导致很多学校的教育质量下降。这是两个问题,我一直觉得我们国家要尽快普及高中教育,甚至要普及大学大专教育,缩短整个教育时长,实行三级教育,基础和启蒙教育:小学和初中合并,高级和能力教育高中和大学合并,最后属于特定的研究教育。
我们教育不是发展太快了,而是投入远远不够,我们想要很多,但是投入却很少,教育资源分配也不均衡,这才是问题,我们的问题不是教育发展太快,反而是教育发展太慢,我们本来就落后欧美国家很多,如果不在教育上大力发展,我们将会越来越落后。
✦ ✦ ✦ ✦
教育质量的下降不是因为我们发展太快了,而是因为我们投入远远不够,比起欧美日本他们,我们的教育投入可以说少得可怜,导致了很多地区教育资源分配极度不公,也享受不到教育资源。
民国第一次选举,我记得当时要求登记投票权,其中有一项要求,必须有小学文化才能有权参加选举,而这个比例大概是万分之几,可见我们的教育程度之低,而美国在二战后就普及了高中教育,日本在战后教育投入比占到整个财政支出的50%。欧美日教育投入给他们国家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好处,让日本在战后很快成为了发达国家。
虽然我们反反复复的说教育,但是依旧很难让人们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当然我们国家对教育一直投入较少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任正非所说的教育,不是说某一些人的教育,而是这个国家普及的教育,如果我们的教育还是少数人能够享受的权利,那么我们永远都别想超越美国,当一个国家拒绝他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国民成为高等人才机会的时候,你觉得我们可能超越的了美国吗?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不是人口的竞争,教育是唯一让人口变成人才的方式。
我们强调的教育是平等的教育,是平权的教育,是每一个孩子都享受的教育。是大凉山孩子和北京海淀区孩子能够享受一样的教育。
当我们的人民还不能从学区房的争抢中清醒过来的时候,我们这个国家依旧不会有希望,根本不可能超越美国,学区房的存在意味着教育的不平等,意味着教育的不公平,意味着我们只有少数人才能享受的教育,而我们将会拒绝这个国家80%的人口享受平等教育的权利。也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有80%的人从学区房开始就注定难以成为人才。
当大多数人口享受不到教育资源的时候,我们出现爱因斯坦和牛顿的几率会非常非常低,我们基本不可能出现那些伟大的基础科学家,这是一个概率事件,超越美国只会成为一个梦想。
中美之争的根本任正非已经说的很清楚,不是芯片,也不是华为,而是最最根本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是平权的教育,平等享受教育的权利,你问我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出现爱因斯坦那样伟大的科学家,只有当我们每个孩子享受一样的教育资源的时候,当教育的权利不再是少数孩子的权利,而是每一个孩子的权利,那么我们在努力几十年就有可能出现那样伟大的人物。那时我们也将可以超越美国,中国人将重新回到世界的舞台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