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
对于幼儿园的课题研究首先要满足以下几个放方面:
一、纵观全局———课题研究之统筹规划 课题申请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而是需要幼儿园的长期积淀,形成初步的研究式问题或者是解决性策略,课题能够成功立项意味着课题本身的选题价值性、新颖性已经得到了课题来源部门的认可。然而,课题立项成功只是课题开始的第一步,因此,课题立项之后需要及时着手并合理统筹规划课题的研究步骤。 也即是说,立项成功并不是说明课题研究暂告一段落,而是要立即着手开始课题研究的统筹规划。首先,幼儿园教师进行的课题研究属于人文社科科学领域的研究,其研究是以幼儿园教育为研究对象,其研究范畴涵盖了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教学思想、教学方式以及幼儿自身等范围,其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以及范畴的多维性需要幼儿园教师及时着手进行研究。其次,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个特殊部分,以儿童自身的发展为主要动力,关注幼儿身心发展的各个层面,强调幼儿的教育教学活动多以游戏为主,因此,幼儿园教师承担了较为繁重的工作任务,及时开展课题研究,能够为幼儿园教师提供较长的时间跨度,从而有效地减轻了幼儿教师的工作任务。再次,幼儿园课题研究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幼儿园为接待上级检查被迫中止课题研究,幼儿教师为筹备六一儿童节、元旦晚会、寒暑假以及各种主题活动如读书月等活动自然也会影响到课题的进度,如此看来,课题立项后及时着手能够保障课题的顺利结题。 课题的统筹规划也即是对课题具体实施开展的规划,能够按照课题立项申请书中的具体操作步骤进行是课题研究的理想状态,然而,课题立项申请书具有一定的预设成分,是对课题实施的预想状态,幼儿园在对课题进行实际的开展过程中经过前期的资料收集需要对课题的实施步骤进行重新的调整以保证课题的顺利完成。课题的统筹规划就好比是最粗最长的“鱼骨”,其记载着课题开展的详细规划与时间安排,以这根“鱼骨”为轴线向四周延伸,构成课题研究的主逻辑思路,从而保障幼儿教师能够按照规划实施课题研究。
二、择善而从——课题研究之方法选择 微软雅黑;任何科学研究都离不开一定的方法,幼儿园课题研究也不例外。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很多,每种方法都有不同的作用与操作要求,以及需要不同的主客观条件,选择哪种方法要根据研究的目的和类型来定。幼儿教师选择课题研究方法的适当与否,对于课题能否取得预期成效,往往具有决定性作用。
(一)根据课题的研究内容进行研究方法的选择 课题的开展需要掌握正确的研究方法,课题的研究方法不在多而在于是否能够真正地达到课题研究的目的。幼儿教育现象现状课题的研究可以选择观察法、调查法、测量的方法。例如课题“3-6 岁幼儿早期阅读特点的研究”,课题组成员通过观察可以真实发现幼儿早期阅读的特点,然而,观察法的局限性在于幼儿课题组成员的有限,使得研究人员对3-6 岁年龄段多个幼儿进行观察耗时耗力,因此,观察法无法得到较多的观察数据来进行3-6 幼儿早期阅读特点的归纳与总结,调查法在一定程度上会弥补观察法的不足。又由于3-6 岁幼儿的特殊性,其无法对自身的阅读特点进行言语或者是书面的表达,因此需要通过对幼儿教师的调查来了解幼儿的早期阅读情况,同时,选择适合儿童的阅读能力量表工具也能够达到课题研究的效果。
幼儿发展特点的发展性研究的课题可以选择调查法、个案法等。例如课题“中班幼儿审美能力特点研究”,课题组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幼儿教师卷)的方法对幼儿的审美能力进行了解,同时也可以结合个案法对某些中班幼儿进行跟踪调查以补充调查法得出的结果。 幼儿园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培养策略、模式等方面的课题研究可以选择实验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等。选用实验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设置实验班、对照班,在实验结束之后对实验班、对照班进行结果分析,从而判定课题实施的效果。同时,通过对幼儿园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培养策略、模式等的实施者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也可以得到研究结果。行动研究法作为幼儿教师检测自己教育实践效果的一种研究方法,也多被一线工作者使用。此外,研究方法的选用也应考虑课题研究的范围、被试数量的多少、年龄特点以及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二)课题研究常用研究方法 对研究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进行分析,其研究方法也会截然不同,本文对一线幼儿园教师常用的几种研究方法进行介绍。 1.文献研究文献法是对文献资料的查阅、整理分析并进行研究从而形成对事实的科学认识的方法。它能够使研究者的研究建立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而确定研究问题,界定研究范畴,同时判断自己的研究是否具有前瞻性和新颖性。文献资料的来源包括书籍、报纸、期刊及网络等。书籍的系统性强,但出版周期较长,所介绍的内容具有一定的迟滞性;报纸的出版周期短,充分满足动态新颖性,但会受版面限制,基本为粗略介绍;教育类期刊,尤其是学前教育类期刊会集中反映学前教育领域当前热点问题,是值得幼儿教师多多查阅的,如《学前教育研究》《早期教育》,等等;网络是获取信息的一种便捷途径,幼儿教师可多关注中国学前教育网、中国基础教育网等来获取资源。查阅文献的方法主要有顺查法(从课题研究的起始年代开始向后顺时查找,直到近期为止)、倒查法(由近及远,先查当年文献,之后逐年往前查)、追溯法(利用某一篇文章或专著的参考资料为线索,顺藤摸瓜式追踪查找)、循环查找法(利用现有工具查出某一时间段内的一批文献,再利用追溯法,查出缺少资料时段的文献),同时查阅文献也要做到全面性、准确性和真实性。2.教育观察法 教育观察法是幼儿园课题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幼儿园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最容易使用的一种方法。观察的四要素为观察者(有观察意识、能够敏锐地捕捉问题)、观察手段(眼看、耳听,录像、录音、照片、单向观察室)、观察对象(教育活动中的人及教育活动本身)、观察对象的状态(真实状态或自然状态)。根据观察记录方式的不同,观察法可以分为三类:描述观察法、取样观察法、评价观察法。
三、举足轻重———课题研究之实践操作
(一)课题的实施过程 课题组成员在前期工作中已经对课题进行了整体统筹规划,并对研究方法进行了选择,之后开始进入课题研究的核心部分——课题的操作实施过程,从课题整体的实施效果层面分析,课题研究应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严抓课题研究的每一步,为了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幼儿的全面发展进行研究而不是因为需要课题而进行课题研究。 从课题的操作过程层面分析,其操作过程包括对课题研究内容的细化,对课题研究对象的选择,具体操作方式的实施等方面的内容。在课题研究内容方面,课题组成员应及时碰面,针对课题研究展开讨论,多角度多层面提出预设性建议从而找出开展研究的有效路径。例如“5-6 岁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组幼儿教师可以根据课题选题提出“培养谁”“由谁培养”“培养多久”以及“如何培养”等一系列操作性问题,使得课题呈现透明化以及易操作化。同时,课题组成员应对课题研究的内容进行细化,例如课题“亲子活动提高0-3 岁幼儿早期阅读效果的研究”,可以将其具体化为:(1)0-3 岁幼儿家庭早期阅读的现状研究,(2) 亲子活动能够促进0-3 岁幼儿早期阅读达到良好效果。 在课题研究对象方面,课题组应根据立项课题的课题名称合理选择研究对象,仍以课题“5-6 岁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为例,课题的研究对象应为幼儿园5-6 岁幼儿而不应是3-5 岁的幼儿,且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此研究应在1 年内完成,超过1 年此研究就违背了课题研究题目中给出的“5-6 岁”的年龄特点。 在进行课题实施过程中,课题研究的过程是团队协作的过程,其工作包括论文的撰写、资料的收集以及主持人的课题主持等工作,着重强调团队合作的力量,在课题组成员进行课题研究时需要对课题组成员进行明确分工,使其熟知课题的研究内容从而达到相互协作的目的。此时,课题主持人需要针对课题组成员的具体任务分工,有针对性地提出操作建议,仍以“5-6 岁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为例,在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应对进行实验操作的幼儿教师讲明实验的内容、操作步骤等,尽量避免由于实验操作者的操作不当比如出现对照班也同时进行早期阅读的培养等,而导致培养实验的前功尽弃。
(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研究资料的收集,是对课题研究的归纳整理过程,无论从最初的课题立项,到具体研究的实施,还是到最终的研究报告的撰写,每一步都离不开资料的收集和积累。资料的收集可以从文献资料、过程资料、资料的筛选分类与归纳三个方面探讨。1.文献资料收集 文献资料是研究过程中的前期工作之一,它主要分布在书籍、报刊、网络和教育档案中,但是在课题确定之后,了解相关信息将有助于研究者熟悉研究现状,并使研究过程更有效。在收集文献资料时方法也是多样的,可以通过登记书目或摘要;可以做读书笔记,提取对自己研究有价值的资料;也可以复印所需资料,以便后期查找;还可以以电子版的方式储存起来,查阅时方便快捷。收集文献资料要求有可靠性、正确性和权威性。2.过程性资料收集 过程性资料指的是在研究过程中幼儿教师作为研究者亲身观察、体验、实验和调查而得来的一些文字、数据、图片等形式的资料。教育研究方法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不同的研究需要收集不同的研究资料。定性研究主要包括客观性和主观性两种,客观性是指对活动的真实记录,如教师的观察记录,客观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言语、表现等;主观性主要指带有研究者主观感觉的描述,如教师写的教育故事等。除此之外,研究者还要注意在研究过程中随时收集保存各种__资料,如围绕课题进行的学习、研讨活动的记录等都可以作为有效资料收集。
四、跃然纸上——课题研究之成果呈现 幼儿园课题研究成果主要是依据课题研究相关内容得出的新的学前教育观、教育方法或者教育理论。课题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有多种,包括学术论文、专著、研究报告、决策咨询建议、教育案例、反思日志等,根据开展的研究方法的不同,将幼儿教育成果分为报告类成果和教育实践类成果。
(一)报告类成果在幼儿园课题研究中,报告类成果主要分为课题研究报告及课题工作报告。课题研究报告,是专家对其评审时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对其的论证是不容忽视的。这也是许多幼儿园最头疼的环节,因为许多幼儿园课题研究的一个共性特点就是做得特别好,但是却不能很好地将所做的一切表达清楚,缺少从实践向理论转变的一个提炼概括的能力。通常,课题研究报告包含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等,一般字数要求5000~8000 字。要注重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通过本课题研究,在哪些方面,得出哪些具体的有关幼儿教育的创新想法及结论,具有哪些推广意义和价值。与课题研究报告不同,工作报告要更多地体现在,进行研究时具体的过程与方法、课题研究的重难点、解决对策及研究所取得的成就。也就是要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回顾,同时要表达对未来与课题相关展望与计划,一般3000~5000 字。
(二)教育实践类成果 教育实践类成果主要是指,在幼儿园课题研究中所得出的可以在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应用、具有推广意义的实践成果。包括与课题相关的论文(科普、学术类亦可),幼儿园教材(如园本课程),幼儿园手册(如家长手册、教师必备手册),专著(针对某一幼儿教育问题或教育观点系统的研究),教育案例(教师对亲身经历的、典型的、有疑虑的实际情境的描述),各种电子资料(与课题研究相关的视频资料、电子档文本、教育教学课件、相关网站、网页),过程性资料(专家培训、研讨记录)等。
以上文章来自于网络